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养生专家阮籍教授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养生专家阮籍教授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1、嵇康
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、音乐家、文学家。其作品风格清峻,反映出时代思想,有作品《广陵散》,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。嵇康继承了老庄的养生思想,进行实践颇有心得,他的《养生论》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、较系统的养生专论。
2、阮籍
三国时期魏国诗人,是建安以来第一个全力创作五言诗的人,有作品《咏怀诗》八十二首,通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、象征、寄托等,形成了一种“悲愤哀怨,隐晦曲折”的诗风。有“青白眼”的典故。
3、山涛
山涛是竹林七贤中最年长的一位。他之加入竹林名士,是以其风神气度。同为竹林七贤的王戎对他的评论是:“如璞玉浑金,人皆钦其宝,莫知名其器。”他每次选用官吏,皆先秉承晋武帝意旨,且亲作评论,时人称之为“山公启事”,现在成为了一个成语,比喻公开选拔人才。
4、向秀
嵇康:善古琴,作品是琴曲《广陵散》, 文章《琴赋》。阮咸:制作了同名乐器——“阮咸”精通音律,然而在文学方面没有留下作品。
山涛:山涛是竹林七贤中最年长的一位。他之加入竹林名士,是以其风神气度。同为竹林七贤的王戎对他的评论是:“如璞玉浑金,人皆钦其宝,莫知名其器。”也就是说,他给人一种质素深广的印象。而大器度,正是其时名士之一种风度。虽然山涛与嵇康、阮籍情意甚笃,但是志趣其实并不相同,这从他举嵇康自代以至引出嵇康与之绝交一事,即可说明。他走的是另一条入仕的道路。
刘伶:好酒,传世作品《酒德颂》 。向秀:竹林七贤瓦解之后,写有《思旧赋》阮籍: 传世作品《大人先生传》, 风格与刘伶《酒德颂》相似。
王戎:幼颖悟,神***秀彻。善清谈,与阮籍、嵇康等为竹林之游,戎尝后至,籍曰:“俗物已复来败人意。”他是七贤中年龄最小、最庸俗的一位。
嵇康(224—263),字叔夜,谯国铚县(现安徽宿州境内)人。嵇康在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,主张“越名教而任自然”、“审贵贱而通物情”(《释私论》),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。在整个魏晋文艺界和思想界,嵇康都是一位极有魅力的人物,他的人格和文化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。著名著作 诗 《赠兄喜秀才入军诗》十九首。《幽愤诗》一首《叙志诗》二首《游仙诗》一首《六言诗》十首《重作四言诗》七首《思亲诗》一首《答二郭诗》三首《与阮德如诗》一首《酒会诗》七首《杂诗》一首 书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《与吕长悌绝交书》 赋《琴赋》《酒赋》《蚕赋》《怀香赋》 论《声无哀乐论》《养生论》及《答难养生论》《释私论》《管蔡论》《明胆论》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》及《答解宅无吉凶摄生论》《难自然好学论》 其他《琴赞》《灯铭》《卜疑》《太师箴》《家诫》《圣贤高士传赞》《春秋左氏传音》
司马昭杀嵇康是因为嵇康不给司马昭面子,司马昭是魏国大将军,嵇康是个“不尿”领导的狂士,司马昭觉的嵇康是个人才,屡昭嵇康出仕为官,但嵇康断然拒绝,狂妄不羁的嵇康因此得罪了司马昭。
后来,发生了一件事,嵇康卷入了一场官司,司马昭认为嵇康替朋友做伪证。司马昭因此大怒。这时钟会乘机报复嵇康,因为嵇康之前得罪了钟会,钟会趁机落井下石,陷害嵇康,几件事情的叠加影响,让司马昭杀了嵇康。事后,司马昭有点后悔了,可是已经晚了,人死不能复生。
嵇康是魏国后期的文学家和音乐家,他是曹操曾孙女女婿,也是“竹林七贤”成员之一。
竹林七贤是由嵇康、阮籍、山涛、向秀、刘伶、王戎及阮咸七人组成的“小团体”,这七个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(今修武一带)竹林之下,喝酒、纵歌,肆意酣畅,世谓七贤,后与地名竹林合称。
当时司马昭是魏国大将军,久闻嵇康的大名,于是备厚礼欲礼聘他为幕府属官,嵇康听说司马昭要他出仕为官,于是跑到河东郡躲避征辟。仔细想来,这和当初司马昭的老爸司马懿躲避曹操的征辟何其相似呢?司马昭没有曹操的肚量,遭到了冷遇对嵇康怀恨在心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养生专家阮籍教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养生专家阮籍教授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hairofthek9.com/post/4259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