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养生专家方子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养生专家方子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,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。黃帝內经不仅是我国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,也是一部养生宝典。它的养生要旨是:顺应自然,调和身心,培元补气,“不治已病治未病”,实现健康生活。
所谓“医经”,就是阐发人体生理、病理、诊断、治疗和预防等医学理论之著作。之所以称之为“经”,是因为其重要性。古人把具有一定法则、一般必须学习的重要书籍称之为“经”。
以我之拙见,《黄帝内经》不治已病治未病,本身就是预防医学。但黄帝内经可不是只重身心调适。它是告诉你大自然是怎么回事,人体的小自然是怎么回事,小自然如何顺应大自然,包含着古人的智慧,古人的自然观,世界观,人生观。“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。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”。
《黄帝内经》主要是医理养生,不强调药理治病,其中治疗措施多以***为主,而略于方药,且都是药食两用,对方药运用仅仅提出了十三首方剂,通称为"内经十三方",这十三方方药虽少,但这是我国运用方剂治疾病的最早记载,在我国方药史上有一定的历史意义,而且其中某些方药仍然为现今所运用。
中国古代名医很多,下面介绍一下自己认为的中国古代十大名医。
扁鹊(公元前407—前310),名秦越人,勃海郡鄚(今河北任丘)人,战国时代名医。精于内、外、妇、儿、五官等科,应用砭刺、针灸、按摩、汤液、热熨等法治病,尤其擅长针灸、方药综合治疗技术,被尊为医祖。晋代葛洪称他为“治疾之圣”。
华佗(约145-208年),沛国谯(今安徽省亳州市)人。东汉末杰出医学家。精晓内、外、妇、儿、针灸等科,尤其精于外科、针灸。被后人称为“外科圣手”、“外科鼻祖”。著有《青囊书》、《枕中灸刺经》等多种医书,可惜均佚。
张仲景(约150—219年),东汉南阳郡涅阳县(今河南邓州市和镇平县一带)人。所著《伤寒杂病论》,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、法、方、药具备的经典,被后人尊称为医圣。
养生,靠一个方子就能包养百身是不可能的。中医治病的特点是整体、系统、易变。要根据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中地区的不同,根据春夏秋冬季节的不同,还有各人的体质寒热温凉的不同等等、等等。来给出药方、饮食要点、运动建议、起居规律等等。
所以,建议您在本地找一位中医咨询,听医嘱办理。
#学着健康# 每日分享健康知识及回答健康问题、如果我们的内容能帮到你,请为我们“点赞”右上角“关注”我们,有问题欢迎留言,陈雄医生为你解答。
养生,<span style="font-weight: bold;">简单说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。
中药配调阴阳、养气血、和脏腑的药物最养生!
凡是具有增强体质,调养精神,延缓衰老等作用,能提高健康人群生活质量;纠正“亚健康”的方法,都属于养生的范畴。
食谱举例:
1、补虚正气粥:炙黄芪30克,人参3克,粳米100克,冰糖少许。二药冷水浸泡半小时,入砂锅炖成浓汁,取汁加水,再煎,将2次煎液合并,分2份每日早晚加粳米煮粥。每日1剂,3-5天一疗程。
2、长生固本酒:枸杞子、天冬、五味子、麦冬、山药、人参、生地、熟地各60克,白米酒300毫升。一同泡酒,7日后饮用,每日早晚各1次,服50毫升左右。
这是一个高深的问题,根据广东人日常家庭汤水知识简单答一下
大补类:生地熟地,巴戟(制过)黑枣,杜仲,黑豆……
祛湿类:薏米,赤小豆,眉豆,五指毛桃,土茯苓…………
清补类:沙参,北芪,百合,玉竹………
滋补类,圆肉,西洋参,党参………
清热类:鸡骨草,金钱草,鱼腥草……
……
……
养生是有针对性的。养生的方法,各人不一样。养生的目的,是为增强身体的某一方面的机能。
绝大多数人,号称身体健康,其实身体多少有些毛病。脾胃功能不健全的人,需要健脾益胃。肾虚的人,需要补肾。血虚的人,要补血。气虚的,要补气。补齐身体的短板,就是养生。
其实养生也是治病,严重的叫治病,轻微的就是养生。程度不同,本质一样。治病,要辨证论治。养生,要辨证论补。哪里痒,抓哪。哪里虚,补哪。见到别人吃啥,你也跟着吃啥。那是不对的。
养生这件事,青年时期,就要开始做。等到中年,老年,也许就晚了。举例说明。认识一位木匠,看来身体很好,颜值极高。但他的胡子长得不太茂盛。生了十个孩子,全是女儿。那是终生遗憾,死不瞑目呀!如果早点养生,就会生很多的男孩。
至于具体药物,具体食物,因人而异。但药物配合食物,我极赞成。这个想法,靠谱。食物,药物本来就没有严格的区分,很多药物,如大枣,薏米,山药,就是食物。大多数食物,都有其药物属性。大米,小麦,米糖,猪肉,牛肉,羊肉,鸡蛋,猪骨髓,牛骨髓,哪样不是药物?至于鱼,很多是大补之品。
古人云:“善养生者,上养神智、中养形态、下养筋骨。”也就是说,真正的养生,不单单养身,更要滋养我们的心神,荣养我们的心智,是要涵养我们的生命,是要性命双修,身心俱康。
而现代人的养生俗语是:饭后百步走,活到九十九。少吃多餐,留半饱,千金难买老来瘦!大鱼大肉不如番薯粥!一觉睡到大天光精神足!
每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;隔夜茶毒过蛇;补品一堆不如豆浆一杯!冬吃萝卜夏吃姜,不劳医生开处方;冬藏夏补。笑一笑十年少!
1.冬吃萝卜夏吃姜,不劳医生开药方
2.笑一笑,十年少
3.心宽体胖,手勤体壮
4.酒多伤人,色多伤身
5.万事不恼,长生不老
6.食不言,睡不语
7.饭后百步走,活到九十九
10.桃养人,杏伤人,李子园里抬死人。
养生俗语有很多,这些都是全国各地比较流行的,是千百年来老百姓养生智慧的总结,都有一定的科学道理。
1、节制而不禁欲,修养而不戒口:
在饮食方面要有节制,但不必过度禁欲,同时也提倡修养身心,但不需要完全戒除口禁。
2、穴位***,通经活络:
通过***身体的穴位,[_a***_]经络的通畅,促进身体的健康和平衡。
3、视心为镜,心平气和:
将内心视为一面镜子,保持内心平静和稳定,对外界的事物保持冷静的态度。
4、阴阳调和,五行平衡:
借用中医的理念,强调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和五行的平衡,以维持身体的健康。
5、离情忧愁,病从口入:
情绪不稳定和忧愁容易导致疾病发生,提醒人们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。
好的,以下是50条经典养生俗语:
从治病的角度来说还是药味少而用药精最佳,但这需要大夫有着极高的医术造诣。从医院的利益考虑还是开大方,复方更挣钱,更受领导喜欢。不过我喜欢用伤寒论经典方剂,药味最多不超过14味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养生专家方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养生专家方子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hairofthek9.com/post/15392.html